陈鹏代表:
您提出的20230086号《关于建立产业工人队伍扶持基金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意见建议采纳落实情况
(一)关于“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机制创新,设立‘深圳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专项基金’,促进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建议的答复
我市注重发挥市场主体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院校和培训机构为基础、以公共实训基地为引领、以线上培训平台为依托的培训实施体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技能生态圈。一是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印发《深圳市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工作方案》,构建“1+N”政策体系,完善技能提升激励、载体平台建设等方面工作措施,广泛开展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培训,对重点就业群体持续实施技能帮扶。2020年以来,累计449万人次享受到政府补贴性培训,有力提升劳动者素质。二是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实施制造业当家技能人才支撑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和“四新经济”领域,开展重点项目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2020年以来,共2.8万名学徒通过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模式”开展培训,超1.2万名高技能人才参加工业机器人、鸿蒙应用技术、芯片应用技术、BIM模型技术公益培训。三是优化“1+11+N”培训载体布局。优化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布局和功能定位,依托宝安、龙岗、龙华、坪山等区既有实训资源建设区级公共实训中心。印发《深圳市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载体认定和奖补管理办法》,支持比亚迪、大族激光等企业和行业组织设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培训培养载体,构建以市区公共实训中心为引领、以企业为主体、以院校和培训机构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实施体系。全市累计获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家,按规定予以10-500万元建设资金;省级产业就业培训基地2家,按规定予以1000万元建设资金;建成市级培训载体442家,对于提质扩容项目、技能人才培养项目予以最高100万元奖补,为培养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的载体支撑。
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优化资金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积极拓宽资金渠道,积极鼓励和吸纳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社会力量投入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二)关于“给予工人自我提升激励”建议的答复
一是加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用人需求,引导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加强对紧缺职业(工种)技能人才的培养,对取得目录内职业资格证、技能等级证、特种作业操作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予以补贴。二是开展重点项目公益培训。面向在我市求职就业的劳动者,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优势传统产业等重点行业和社会民生重点领域需求量大或者市场紧缺的职业(工种),以及国家、省、市人力资源部门布置的特定领域专项培训行动,开展重点项目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2022年开展人工智能,鸿蒙系统应用技术、芯片应用技术、VR等十个公益性培训项目,共1.2万名技能人才参训。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予以最高每人每年5000元培训补贴。三是实施“技能菁英”培养工程。每两年公开遴选100名具有持续创新发展能力的青年技能人才,认定为“深圳市技能菁英”,集中组织或支持个人赴境内外先进地区参加技能研修培训、交流、竞赛,进一步拓宽研修培训资助范围,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并掌握“高、精、尖”技术工艺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四是深化技能人才评价选拔体制改革。探索推广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探索职称评审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融合评定,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评价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水平。
(三)关于“给予企业育才引才奖励”建议的答复
一是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共同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紧密贴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全市院校与华为、比亚迪、平安科技、阿里巴巴等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已共建33个特色产业学院,与罗湖、龙岗、盐田、宝安等区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共建10所特色训练学院,为深圳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培训紧缺技能人才,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育人模式。同时,支持院校针对智能制造方向的应届毕业生和在职有能力提升需求的人员开设为期3-6月的短训班,提升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实效。二是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出台《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逐步完善推进产教融合的制度体系。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在全国率先实施“政府出补贴、企业出场地、校企共建共享”建设模式,促进高端产业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累计投入资金超4亿元,建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19个。同时,实施产教融合重大项目,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培育,确定腾讯等50家企业为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三是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支持以企业为主导,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教育培训机构合作,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方式,共同培养贴合产业及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符合条件的予以5500-8500元补贴。
(四)关于“给予团队课题攻关奖励”建议的答复
一是加强技能人才待遇保障。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可申报认定我市高层次人才,享受相应的入户、住房、子女入学、体检等待遇。在评选推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广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选拔培养中,确保有一定比例的高技能领军人才。积极推荐技能人才作为英模人物、代表委员、市人才创新论坛嘉宾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二是鼓励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鼓励企业自主评聘技能精湛、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担任“首席技师”,建立配套的员工定期培训、资金投入机制,发挥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推广、技术攻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通过共建首席技师工作室、共建公共实习基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等方式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三是打造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建设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全国技能大赛为目标、省级技能竞赛为重点、市区技能竞赛为基础的“一核四级”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年均举办60余场市级竞赛,坚持培训、练兵、比赛、晋升的“四位一体”技能提升工作模式,吸引10万名产业工人参与技能比武,为全市技能人才搭建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的展示交流舞台。四是加强能工巧匠成长品牌建设。每年评选10名技艺精湛、贡献突出的“鹏城工匠”,每人奖励50万元,树立“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职业导向。围绕“高、精、尖、缺”青年技能人才技能提升需求,实施“技能菁英”工程,每两年遴选100名优秀技能青年,资助每人20万元用于赴国内外研修深造。积极推荐技能领军人才参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南粤技术能手”和政府特殊津贴等评选。五是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在全省率先开展特级技师评聘工作,指导中广核等单位开展试点,在原高级技师之上增设特级技师等级,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选择优必选等企业作为试点,实现职称评审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融合评定。
(五)关于“鼓励产业技术向专精特新发展”建议的答复
一是大力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依托企业、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才评价、技能竞赛、技能课程研发、成果交流等活动。对评审认定的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予以100万元资助,每年资助名额不超过10个。二是着力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在带徒传技、技术攻关、成果推广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加快培养一批青年技术技能骨干,帮助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积极参与交流协作活动,将创新成果、绝技绝活、具有特色的生产操作法及时总结推广。每年对评审认定的十佳示范基地、十佳培训项目、十佳创新课程、十佳技术改造、十佳公益活动等项目,予以20万元资助。
二、办理实效评估类别
经综合评估,您提出的建议办理实效评估类别确定为A类。
技能人才培育是一项长期而十分重要的工作,我局将继续与各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全力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感谢您对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专此函复。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6月7日
(联系人:周沁薇,电话:881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