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进技工教育集团实体化运作。一是持续深化集团建章立制工作。发布《深圳市技工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方案》《深圳技工教育集团章程》《鹏城技工教育集团章程》等规章制度,为技工教育集团化办学提供明确工作指引。二是加强集团建设。深圳鹏城技师学院成功入选人社部全国第二批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院校,为集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积极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圳技师学院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的“3+2”人才培养项目首次招生试点,深圳鹏城技师学院与智理技工学校签订中高技贯通班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开办“2+3”中高技高技能人才培养,不断拓宽培育渠道。 2.深化中-高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一是建立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纵向贯通“立交桥”,由集团牵头高职院校探索制订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加强中高职专业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民生需要,各集团系统规划建设10—15个一流专业群,涵盖中职、高职、本科等各层次。三是健全课程一体化衔接,将中高本一体化课程纳入集团整体建设计划,共同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学生认知规律和课程设置要求,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系列教材。 3.推进技工院校提质扩容。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正式获教育部备案,首批开设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物流管理、首饰设计与工艺、生物产品检验检疫等5个高职专业,探索技职融通发展新路径,创建“技能+学历”双向互通立交桥。 4.构建校企双制深度合作机制。职业(技工)院校与龙头企业开展多方位的人才培养合作,瞄准产业用人需求,共同创建订单班、特色学院、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模式。全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企业数量达1091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4家),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共321家,校企共建共管的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共13家。全市职业院校与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共建特色产业学院45个,建设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遴选79家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开发国产化技术课程50多门,助力深圳入选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5.提高院校专业建设水平。对接产业前沿办专业、开课程,紧紧围绕学生多样化发展、多途径成长强引领、抓教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市技工院校共开设91个专业,主要涉及智能制造、创意设计、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生物医药、汽车技术服务等6个专业群,2所技师学院涉及“20+8”产业集群专业占比高达80.4%。目前已建设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优质专业5个,有效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6.积极推广试点1+X证书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我市职业院校已累计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5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7.持续开展“圆梦计划”。2024年度,市总工会将牵头为3000名职工提供专本科学历教育,为1.9万名职工提供实名制技能培训,开展500场次素质教育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