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其他信息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第20240546号提案的答复函

来源: 发布日期:2024-12-31 17:54:38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第20240546号提案的答复函

民建深圳市委会:

《关于加强新时期技能人才培养的的提案》收悉,经综合市教育局、市总工会意见,现就提案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办理结果清单

建议一

完善顶层设计,加强人才事业统筹。

当年完成事项

1.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以服务劳动者职业生涯终身为目标,建优技能提升激励机制。实施7个培训补贴项目,将紧缺工种的补贴标准上浮30%,引导培训资源向市场急需、企业生产必需等环节集中。2024年上半年,累计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次。

2.完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市人力资源保障局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印发《深圳市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广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工作措施》,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加快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

3.构建多元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政府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支持龙头企业、技工院校、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各类主体开展技能培训,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并开展“十佳示范载体、十佳培训项目、十佳创新课程、十佳技改项目、十佳公益活动”奖项评选和“十大提质扩容”项目遴选,引导各类主体在建章立制、课程开发、培训实施、技术改造等终身培训体系基础建设方面精准发力,构建多元参与的培训格局。全市累计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家(其中2024年新增1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家,省级产业就业培训基地2家,市级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载体324家。

4.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动《深圳经济特区职业教育条例》出台工作。出台《关于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提出七个方面20条创新举措,细化58条重点任务,积极推动深圳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率先试办四年制高职专业,率先通过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收港澳台学生,率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推动深港澳职业教育交流融通。率先建设中—高职教育集团,探索推进中职、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出台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两所技工教育集团,不断开辟技工教育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5.完善产业工人培训体系建设机制。市总工会印发《“锻造高技能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圳工会产业工人培训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鼓励全市各级工会建设深圳工会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和深圳工会产业工人培训中心。

当年推动工作

一是积极推荐我市培训机构参加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评选,大力培育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培训品牌、资源和平台。二是高标准建设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乡村振兴技能工作站等载体,支持创新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三是持续推进阵地建设,积极构建“1+20+100”产业工人培训阵地网络,为深圳职工打造“一小时学习生活圈”。

建议二

扩大培训供给,发挥职校基础性作用。

当年完成事项

1.推进技工教育集团实体化运作。一是持续深化集团建章立制工作。发布《深圳市技工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方案》《深圳技工教育集团章程》《鹏城技工教育集团章程》等规章制度,为技工教育集团化办学提供明确工作指引。二是加强集团建设。深圳鹏城技师学院成功入选人社部全国第二批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院校,为集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积极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圳技师学院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的“3+2”人才培养项目首次招生试点,深圳鹏城技师学院与智理技工学校签订中高技贯通班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开办“2+3”中高技高技能人才培养,不断拓宽培育渠道。

2.深化中-高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一是建立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纵向贯通“立交桥”,由集团牵头高职院校探索制订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加强中高职专业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民生需要,各集团系统规划建设10—15个一流专业群,涵盖中职、高职、本科等各层次。三是健全课程一体化衔接,将中高本一体化课程纳入集团整体建设计划,共同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学生认知规律和课程设置要求,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系列教材。

3.推进技工院校提质扩容。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正式获教育部备案,首批开设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物流管理、首饰设计与工艺、生物产品检验检疫等5个高职专业,探索技职融通发展新路径,创建“技能+学历”双向互通立交桥。

4.构建校企双制深度合作机制。职业(技工)院校与龙头企业开展多方位的人才培养合作,瞄准产业用人需求,共同创建订单班、特色学院、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模式。全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企业数量达1091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4家),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共321家,校企共建共管的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共13家。全市职业院校与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共建特色产业学院45个,建设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遴选79家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开发国产化技术课程50多门,助力深圳入选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5.提高院校专业建设水平。对接产业前沿办专业、开课程,紧紧围绕学生多样化发展、多途径成长强引领、抓教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市技工院校共开设91个专业,主要涉及智能制造、创意设计、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生物医药、汽车技术服务等6个专业群,2所技师学院涉及“20+8”产业集群专业占比高达80.4%。目前已建设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优质专业5个,有效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6.积极推广试点1+X证书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我市职业院校已累计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5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7.持续开展“圆梦计划”。2024年度,市总工会将牵头为3000名职工提供专本科学历教育,为1.9万名职工提供实名制技能培训,开展500场次素质教育讲座。

当年推动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圆梦计划”,制定《深圳市总工会第十七届“圆梦计划”职工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本年度各培训项目有序开展。二是继续深化技工教育集团发展,持续推进技工教育集团建设,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通过集团化办学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探索技工教育发展新路径。

建议三

积极做大做强释放市场培育潜力

当年完成事项

1.积极开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开展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国际国内先进经验4个专题调研,对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部署。

2.持续调整更新培训项目。依托深圳市职工继续教育学院,通过发放问卷、上门走访等形式调研企业需求,不断契合职工新需求,及时调整更新培训项目目录。根据深圳产业发展形势和职工需求新变化,在职工技能培训中增加“20+8”新兴产业工人培训和质量人才专项培训。

3.打造技能人才一站式数字化生态服务平台。依托深圳市人力资源生态服务平台设立技能提升与评价专区,建立个人终身培训技能账户,搭载政策查询、免费培训、技能评价等一站式服务功能,以“高质量就业+高技能提升”双核驱动,强化培训、评价与就业联动,紧跟市场需求,畅通技能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通道。截至2024年上半年,专区已上线培训课程视频4000余个,成功赋予84万人技能学分。


当年推动工作

一是稳步推进调研工作。二是加快技能提升专区建设,征集上线优质课程,优化政策查询、免费培训、技能评价等一站式服务功能。


建议四

围绕人才诉求提升人才引育实力.


当年完成事项

1.着力优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评技能生态。围绕“强根基、促就业”目标,建立以产业岗位标准为引领、以院校学生和教学资源为基础、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为纽带的“产教评”融合发展的产业技能生态链,为产业链建立从招生、培训、评价、就业到提升为一体的技能人才供应链,大力培育与产业发展适配的技能人才。2023年,比亚迪、欣旺达、泰达机器人等14家企业已入选首批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单位,共聚集135家生态链企业。2024年上半年,聚焦我市“20+8”重点产业集群,广泛组织动员头部企业积极参与第二批链主培育单位申报,经积极争取,迈瑞医疗、桑达实业、兆驰股份、联想电子等33家企业入选第二批链主培育单位名单,占全省链主培育单位数量近三分之一,进一步扩大生态链规模,推动形成互促共融的良好生态。

2.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大力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动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进一步完善技能等级设置,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2023年以来,共评聘15名特级技师,3名首席技师。

3.不断完善技能人才激励保障体系。选树高技能人才榜样标杆,评选“鹏城工匠”、“技能菁英”,积极推荐我市技能人才参加全省、全国、世界技能大赛,选树一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服务人民的高技能人才楷模,激励更多的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当年推动工作

一是推进“产教评”产业技能生态链建设,加强孵化、培育、指导,推动生态链企业汇聚产教评资源、建立行业个性化认证体系,充分发挥现有链主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科学规范开展“鹏城工匠”“技能菁英”等高技能人才评选工作。三是创新开展“工匠活动周”活动,搭建交流、创新、共享的人才展示交流平台。

办理实效评估类别

A

公开类别:公开

联系人

靳朝凤

联系电话

8812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