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我局共收到市人大代表建议91件,含主办件16件、承办件4件、分办件6件、汇办件65件。建议内容涉及港澳青年来深就业创业、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博士后培养支持、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社保业务流程优化等方面。我局已如期完成办理答复,26件主(承、分)办件中,办理结果类型为A类的24件、C类2件,无B类、D类答复,代表评价均为“满意”。
闭会期间,我局共收到市人大代表建议1件,涉及人才奖励补贴发放,已如期答复,办理结果类型为A类。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承办处室落实、办公室统筹督办的工作机制。局领导多次研究建议办理工作,要求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加强与人大代表的工作联系,切实将建议内容转化为改进工作、推动发展、服务民生的具体措施。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印发《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深人社办〔2024〕17号),编制工作台账,压实工作责任。各处室、直属单位积极履职,加强衔接,凝聚合力。
三是规范办理流程。办理答复过程中,注重把好“三关”(即答复内容关、文字质量关、发文程序关),确保每件答复格式规范、紧扣主题、内容详实、态度恳切。
四是强化沟通联动。始终把代表满意度放在办理工作的重要位置,通过线上联系、上门拜访、座谈面商、共同调研等沟通方式,以最大诚意做好办理答复工作。积极接受评议监督,确保建议内容落到实处。
三、典型案例和主要成效
(一)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建议。
今年,共有4件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建议交由我局办理答复。我局通过上门拜访等方式,与代表充分沟通,认真吸纳建议内容,获得代表高度认可。
针对代表围绕做好年轻人就业提出的系列建议,通过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办优”全国高校毕业生双选会和各类校园招聘会,重点帮扶离校未就业和困难高校毕业生等举措,推进青年就业创业。针对代表关心的加强女性就业支持相关建议,通过联合市妇联等单位组织女性专场招聘会,引导女性劳动者免费参加线上线下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多措并举促进妇女群体就业。针对促进更多香港青年大学生来深实习的建议,通过优化港澳青年实习补贴发放流程,加大优质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等举措,支持港澳青年来深发展。针对加强失业人员帮扶相关建议,通过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健全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体系,针对重点群体开展常态化职业指导等方式,加大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力度。
(二)关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今年,共有6件关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交由我局办理答复。我局在线上线下充分沟通的同时,积极邀请代表参与相关工作,获得高度认可。
针对围绕我市“20+8”产业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和开展技能培训的相关建议,通过推进我市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聚焦“20+8”重点产业集群开展公益性培训,在深圳市人力资源生态服务平台设立技能提升专区等方式,构建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发展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针对鼓励劳模、工匠、技能大师工作室加大技能人才培育的建议,通过全面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作用,开展技能菁英、鹏城工匠评选等方式,强化菁英工匠对技能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针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建设的建议,通过优化我市“1+11+N”职业技能培训载体布局,进一步推动扩大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规模等方式,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助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9月21日,邀请黄翔、丁宁两位市人大代表作为评审监督组成员,参与2024年“鹏城工匠”现场评审工作,开展全过程监督。
(三)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建议。
今年,共有7件劳动关系领域的建议交由我局办理答复,涉及欠薪保障、女职工权益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方面。我局通过电话沟通、微信联系、上门拜访等方式,与代表充分沟通。
面对劳动关系主体及其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情况,我局坚持在机制构建和创新上做文章,努力推动高质量和谐劳动关系建设。首次印发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方案。制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城区质量评价指标地方标准。深入推进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设。探索建立粤港澳三地协同化解劳动争议机制。打造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深入推进劳动争议“调援裁诉”深度衔接机制改革。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相关政策。打好根治欠薪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