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表达对技能人才的尊重和礼遇,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氛围,传递深圳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区的信心决心,从今年开始,深圳将每年12月10日—12月16日定为“深圳工匠活动周”,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周的技能人才成果展示和主题宣传等活动。12月10日,首届工匠活动周正式启动。
启动活动上,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局长赵忠良介绍了2021年全市高技能人才工作整体情况,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396万,高技能人才138.6万,技能人才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五大特色:一是形成技能提升长效激励机制。全年开展补贴性培训约170万人次,发放各类培训补贴约23亿元,培训规模和补贴力度均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全面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累计建成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42家、技师工作站144家、技能大师工作室56家。全面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双元育人”模式。二是“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纵深发展。设立12家省级、40家市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高质量评选“鹏城工匠”,组织“技能菁英”研修深造,打造“广东技工”人才成长激励品牌,2人获得技能人才最高政府奖项。高质量设立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12家,“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实现街道全覆盖。三是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建设更加坚实。全市技工院校共11所,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超过4.5万人,高级工以上学生占42%,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全市技工院校与300多家规上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华为等世界500强企业共建多个特色学院,与比亚迪等9家产教融合试点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四是技能劳动者成长成才通道更加顺畅。在全国率先落地实施华为ICT企业认证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试双证”模式,91家企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技工院校开展自主评价,超6万人获版技能等级证书。在全国率先探索制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推动技能人才劳动报酬稳步提升。五是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蓬勃开展。高水平建设平面设计技术等5个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高质量举办35项市级一类大赛,承办全国工业设计一类大赛,面向全国举办2项“工匠之星”赛事,共吸引数十万技能劳动者参与竞技比武。在广东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荣获9金11银6铜11优胜奖,奖牌总数位列全省第2。
首届工匠活动周将持续到12月16日,围绕“肩负时代使命,传承工匠精神”活动主题,市区人力资源、工会、教育部门将同步开展“深圳工匠活动周”亮灯、“鹏城工匠”进校园、技艺开放展示、技能大师论坛、技能竞赛等40余项系列活动,全面营造“尊重劳模、崇尚劳动、培育工匠的浓厚氛围”。